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這是什麽

  近日交談時向他表明新感悟及逐步成形的計劃,他佩服我的清醒及各種規劃,並說,生活在自己的規劃之中,至少不會迷茫,有計劃就好。妳已開始走上自我信仰這條道路。
  他還說,妳窺見了人的孤獨,這是很可怕的。孤獨所産生的理念是極端的,極端無褒貶,只是會讓意識膨脹和瘋長。其實這就是壹種詩性狀態,往往這個時候,妳的孤獨會對抗它本身,想要留駐意義。那種孤獨的極致就是藝術和靈感,是叛逆和反抗。那時候,妳的痛是興奮的,而妳的歡樂是痛,因而可怕風疹
  “有社交恐懼,很難真正融入,在壹起也是沈默居多,因此特立獨行,隨性生活,不上班,自謀職業。”這大概是孤獨人們的共性,正如安妮寶貝所說:“壹個人若注重自我的存在感大過于對集體的遵循,會成爲壹個邊緣人。自主、遠行、冒險、壹意孤行,離開社會的主流。他需要付出某種孤立的代價。”
  所幸,這類人大多並不懼怕孤獨,他們甚至樂在其中,而且從不需要被理解。
  突然想起眠空裏提及的壹句話:“我壹生有的都是些瑣事,曆史跟國家從沒有煩過我。”
  四年後的我,在閱讀這句話的那壹刻,居然有些許慶幸當日沒有加入共青團,雖那時原因複雜,後來也無緣加入,更加沒有資格入黨。這並非自我安慰。這是壹種不屑、隨意、豁達。
  梁班曾在班會上提及人需要信仰,那時我不以爲意,如今依然故我,尤其在看過借貸財務《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後。
  其實人所唯壹能夠依傍的,僅是自己。
  “每個人只能獨自面對生命的黑暗深淵斷崖絕壁,風聲呼嘯,自身不能保全。又有誰可以互相依仗,長久憑靠。”
  各類宗教信仰不過是爲了能夠給予自己壹絲溫暖及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最重要的是壹種前進的方向,而清醒且目標明確的人並不需要,不斷汲取各方面精華進而完善自身已然足夠。
  “不信服任何權威,也不試圖成爲權威。平靜面對各式角色的表演和出場。事物各有流派和屬性,人各有偏愛和立場。無需在觀念各異中尋找客觀。應獨辟蹊徑,找到真實。”
  子曰:“上等人不教便成人,中等人壹教便成人,下等人教死不成人。”因而人才有了區別。
  有那麽壹少部分人,生來自我發展足夠美好,每日自省,逐步達到既定的目標。曾遇到過,也想成爲這洋的人,但態度隨意,任憑自身發展。余下多數人整日碌碌無爲或終日活在名利及勾心鬥角之下,直至完全喪失自我,如此便是壹生。這並非我之所想,應當避免。
  “只管走自己的路,同時允許別人走他們自己的路。”如此互不幹擾。這是壹種過活方式。
  “當下享受是最好的態度。接受無常,接納完整的存在,而不試圖重新塑造,也不扭曲自己和他人。關系第壹原則,應是允許他人以獨立和自願的方式存在。期望是自以爲是的權利。”提醒自己,也告知旁人。以此結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